機械工業不會遭遇"嚴冬"
時間:2004-10-15 00:00:00
點擊量: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蔡惟慈9月26日在中國機械工業企業核心競爭力高層論壇上作了"中國機械工業經濟運行狀況分析"的報告,對近年來機械工業運行態勢、今后發展的走勢,以及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做了深入全面的分析。
增速逐步回落但不會出現"嚴冬"
蔡惟慈著重指出,在宏觀調控力度不斷加強的影響之下,今后機械工業增長速度將逐步回落,但不大可能出現以往實行宏觀調控時那樣劇烈的大落。今年全行業仍將維持較高增長,明年將由高速增長轉入正常發展時期。
他說,作出這樣的判斷,有這樣幾個背景依據。首先,我國正處于工業化的中期,這樣的時代特征沒有改變。裝備工業市場將會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保持一個旺盛的需求。這種大趨勢,短期內不會改變。
第二,經濟運行本身有它固有的慣性,盡管今年以來宏觀調控的力度不斷加強,但是就機械企業來講,現在的訂貨都比較多,而機械裝備的生產周期一般又比較長。因此,今年全年仍然會維持比較高的增長速度,估計會在25%左右。
第三,這次宏觀調控與以往一個很大的區別,是實行了有保有壓的方針。在這樣的方針下,由于機械行業的服務面寬,所服務的領域有一些是要求降溫的,但是也有一些是要求升溫的。因此,全行業在有降有升的情況之下,就平移了波動的幅度。
第四,從歷史的經驗和行業屬性來看,機械工業對于國家宏觀調控的反應總是要滯后半年左右甚至更長。上半年開始加強了宏觀調控的措施,估計到今年年底,或者是明年年初會有一個逐步顯性化的表現。
發展前景長期看好
蔡惟慈對機械工業的發展前景抱有樂觀的態度,并且從國內需求和國際產業轉移等方面進行了分析。首先是內需前景長期看好。不但是需求旺盛,而且水平不斷提高,電力設備、大型液化裝置、天然氣長輸管線、大型隧道施工用的全斷面掘進機、大型井下采掘設備等,需求都很旺盛。基礎機械、交通運輸機械、農業機械等,也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隨著國際產業轉移的加快,我國機械產品出口創匯連年上升,2003年已經達到了1559億美元,出口交貨值占總產值的比重由1983年的不到3%,逐年提高到去年的13.86%,今年會進一步的提高。加工貿易在出口總量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且有進一步增大之勢,加工貿易在出口總量中比重2002年為52.2%,這說明國際轉移向我們國家在加快。在我國對外開放不斷深化的形勢下,跨國公司將我國納入其產業鏈的國際分工體系。由于我國明顯的比較優勢,我國的產業優勢將繼續增加。
此外,企業活力的增強,產業結構的優化,都有利于機械工業的健康發展。
核心競爭力是立足的根本
對于機械工業在今后的發展中要解決的主要問題,蔡惟慈認為,創新能力弱的問題不解決,將對機械工業產生長遠的、根本性的影響。由于創新能力弱,我們在國際競爭當中,比較優勢主要是體現在中低端的產品領域;由于創新能力弱,使我們的技術發展嚴重依賴于國外,必須由引進技術來支撐;由于創新能力弱,我國的機械工業大而不強。
人才培養跟不上、高水平的人才不足是影響行業發展的又一根本因素,具有世界眼光和現代經營意識,并且高度敬業的企業家人才嚴重不足,影響了我國機械工業接軌世界經濟的速度和企業發展的穩定性。高水平的研發人員不足,影響了我們國家由制造大國向創造大國的升級。高技能人才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不能適應行業蓬勃發展的需要。
機械工業將長期面臨自主化的挑戰。能否保持并提高行業發展的自主地位,已經成為一個嚴峻的現實課題。現在就行業自身來講,我們自我積累和自我發展的能力仍然不足,技術上對外依賴嚴重。用戶出于對技術先進性的追求,對先進技術裝備的國產化仍然存有疑慮。而跨國公司在開放的環境之下,在我們國家已經開展了戰略布局,我們行業的排頭兵企業,被并購的態勢在發展。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蔡惟慈認為,機械工業企業應抓住機遇,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因為只有核心競爭力才是企業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立足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