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4-11-05 00:00:00 點擊量:
工藝水平總體有所提高
隨著我國裝備制造業的發展,特別是結合國家重大裝備研制與技術引進、技術改造,制造業總體工藝水平和綜合制造能力得到了新的提高。
我國已掌握了一批重大裝備的成套制造工藝技術,如已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發電設備成套焊接技術規范,突破了大型產品裝配的高精度、高效率難關等。
對規模制造產品,能較快地形成規模化、集成化的工藝結構與制造能力,如一汽建成的缸體、缸蓋、凸輪軸和裝配四條生產線,通過中央控制系統實現全線自動,確保了多品種生產指令的全線貫通,實現了柔性化的全自動裝配。
裝備制造業的機床數控化率有了較大的提高,特別是五軸聯動數控加工中心的應用,極大地提升了切削加工精度、效率與柔性化水平。產品裝配工藝有新的突破,如西安高壓電力開關廠在生產裝配中,成功地突破了“三菱”組裝方式。在鑄造、鍛壓、熱處理、電鍍等行業普遍推行專業化生產,涌現出許多較高水平的工藝創新成果。高技能工藝人才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工藝水平與國外仍有差距
我國機械制造工藝雖然取得了長足進步,但與發達國家先進工藝相比,在技術方面還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主要表現在“兩低”、“兩高”:
1、產品零件精度低,如鑄件毛坯尺寸、金屬切削精度要比國外低1級~2級精度
2、生產效率低,以汽車制造為例,我國生產效率相當于日本的1/10、美國的1/5、德國的1/4,車、磨、銑、削速度分別比國外低2倍~3倍
3、工藝消耗高,鑄鐵、鑄鋼、模鍛、大型鍛件的能耗要比國外高出一倍左右
4、環境污染大,例如我國鍛件生產多為燃煤(油)加熱,國外已廣泛采用電加熱,排放的“三廢”約為我國的1/10。
造成上述差距的原因很多,例如全社會缺乏工藝意識,工藝地位不清,工藝功能未能充分發揮;在工藝人才的培養使用上,缺乏合理、有效的政策措施;在工藝技術發展和業務安排上,缺乏科學規劃、系統組織和協調配套等。
針對如何抓住機遇快速發展問題,原機械工業部副部長、中國機械制造工藝協會高級顧問陸燕蓀認為核心問題是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前如重主機、輕基礎功能部件的研究,沒有形成較完整的專業化生產社會分工體系,產業結構矛盾非常突出。某些地區受利益的驅動進行低水平的重復建設,導致競相壓價、惡性競爭等諸多問題。
工藝水平打造名牌
陸燕蓀說,機電產業戰略發展的重點是以重大技術產品的國產化帶動基礎產業的發展。一是堅持引進先進技術與消化吸收、自主創新相結合;二是堅持政策支持與市場競爭相結合;三是堅持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相結合;四是堅持資本投入與培養人才相結合。企業要采取兩個戰略,一個是低成本戰略,對進入成熟期的產品,誰的成本低、性價比高,誰的競爭力就強;一個是品牌戰略,這方面輕工業比較重視,許多產品都有牌子,但重工業就比較差,有了品牌才能有競爭力,要創自已的品牌,不能總讓國外的牌子擋在前面。
陸燕蓀十分強調工藝在振興我國裝備制造業中的基礎性作用。他認為,研發設計是解決為社會提供什么樣產品的問題,而工藝則是解決如何把這個產品又好又快成本又低地做出來的問題。工藝是人、機、料等軟、硬要素集成的一項基礎工程,它覆蓋所有產品,貫穿于生產的全部過程。有些企業引進技術,做出來的產品就不如人家原裝貨好,問題就出在工藝和管理上。
我國已進入工業化中后期,正值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加速、世界產業結構調整轉移、中國將建設世界先進制造業基地,陸燕蓀說,我國的工藝工作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吸納、融入當代先進的理念、技術、方法和手段,把工藝水平提升到一個新階段。
他建議,在CAD已較普遍應用的情況下,企業要積極推廣應用CAPP,加快工藝信息化進程。在研發設計產品的同時,工藝要早期介入,提高工藝快速反應能力。同時,要應用現代物流技術、精益生產理念,對企業生產工藝實施革命性的流程再造工程,以達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效益的目的。
以新興鑄管股份有限公司為例,該公司的“企業信息化建設”實現了日成本、日利潤核算和生產經營動態監控,大大提高了公司的管理效率。據核算,動態監控為公司創造的效益已達到4.52億元,獲得中國企業聯合會第9屆國家級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一等獎,入選國家信息化測評中心評選的中國企業信息化500強,在國際同行業中綜合技術實力和生產規模名列第一,也為中國樹起了一面鑄管工業民族品牌的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