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業新投資體制帶來發展新機遇
時間:2004-12-28 00:00:00
點擊量:
受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開發投資影響,我國水泥行業進入史無前例的發展時期。自2002年起,以東部沿海地區為先導,一批批新生產線相繼高速建成投產。然而至2003年,不到1年時間里,超負荷現象就開始顯現,我國水泥行業呈現出局部過熱的狀態。
水泥投資熱是局部過熱
2002年,我國水泥產量飛速提升。一些企業為追求規模經濟效益,在謀劃興建水泥項目的同時將單線產能大幅提升,從以往的2000-4000噸/天,提高到5000噸/天以上,大大加快了水泥工業結構調整的步伐。據統計,2002年華北地區共生產水泥9249萬噸,人均年生產水泥625千克,如京、津地區的人均年生產水泥達到了722千克。而世界水泥界公認的指標為,高速發展中國家的中心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人均年水泥消耗一般在500千克左右,而我國遠遠超出了這一水平。
2003年,我國水泥總產量達到8.13億噸,占全世界總產量的1/3以上,當時,全國處于在建、設計階段的大型新法水泥項目將近170個。今年一季度,水泥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更是達到了創記錄的101.4%,如此高的投資增長率主要是由浙江、江蘇和皖南等地區帶動的。
2003年和今年年初,國務院兩次下發關于遏制水泥等行業投資過熱以及對其進行重點清理的通知。中國水泥協會會長雷前治認為,這些地區的大小廠家在很短時間內就可以把投資收回來,導致各種資本紛紛涌入水泥行業,熱火朝天的景象背后是盲目跟風、盲目決策和投資,特別是當國家緊縮投資的信號發出后,這些企業抓緊時間上項目、搶進度,要趕在中央“關門”前擠進去。
另外,一些工業領域和行業過多投資如房地產開發的供過于求,許多企業過多地借貸投入形象工程,成本高而收效低,還有一些地方政府過多投入了某些項目等等,導致鋼鐵、水泥及其它建筑材料的過分需求。
加上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承辦奧運會、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推進城市化建設以及西氣東輸、南水北調、奧運工程、世博會等一大批國家重點建設項目的全面展開,全國各地交通、倉儲、房地產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升溫,也極大地拉動了水泥的需求。
雷前治認為,水泥行業的投資熱并不是全局性的,而是局部過熱,但帶來的影響是全局性的。
宏觀調控猶如雙刃劍 新投資體制帶來新機遇
宏觀調控政策實施后,水泥行業一方面新建項目被叫;蚓徑,另一方面行業發展所需資金也受到了嚴格控制,水泥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大幅下降。今年1?5月,水泥業固定資產投資從101.4%下降到55.3%;全國水泥總產量3.4億噸,增速明顯放慢。由于政策的壓力,水泥企業不僅大部分新項目投資得不到批準,流動資金貸款也受到影響。
在日前召開的“調研在建水泥項目情況座談會”上,很多水泥企業的老總感言,今年以來,身處一線的水泥在建項目不僅切身感受到宏觀調控遏制無序競爭所帶來的好處,也確實品嘗到了國家政策執行部門“一刀切”政策所帶來的苦澀滋味:一些正在進行結構調整的新型干法水泥項目成為“半截子”工程;企業投資決策權沒有完全落實,政府審批項目的范圍過寬,企業很難成為真正獨立的投資主體和市場主體。
雷前治分析到,水泥是100%為建設服務,水泥產量是與銷量掛鉤的。國內房地產和基礎建設投資還在持續上漲,這必將推動對水泥的強勁需求。有銷量就有產量,這是相輔相成的。
為解決水泥企業下一步貸款難,防止水泥行業發展出現大起大落,今年6月24日,中國水泥協會與國家發改委、中國人民銀行和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溝通、協調。最后由發改委、銀行、銀監會決定采取一種可操作性強的方式,推薦給各商業銀行,由水泥協會提出推薦企業名單,發改委審定。
同時,國家新發布的投資體制改革無疑也給水泥行業帶來了新的契機,由于受宏觀調控沒有趕上大型新型干法水泥建設高潮的中、西部地區企業,可以抓住這個機遇對企業結構作相應調整。雷前治指出,目前我國經濟建設對水泥用量需求巨大,同時,水泥工業又是重污染、高能耗工業,因此,水泥行業的當務之急是進行結構調整,發展新型干法水泥,逐步關停小水泥,尋求水泥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要加強建筑應用研究,減少水泥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