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5-01-11 00:00:00 點擊量:
2004年以來,在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影響下,水泥行業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而處于大環境中的浙江水泥行業結構調整卻取得了顯著成效,引起了全行業的廣泛關注。日前,浙江省水泥協會五屆一次代表大會在杭州舉行,會議對浙江省水泥行業發展現狀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協會工作的相關建議。
據記者了解,近兩年來浙江省水泥行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突出表現在:數量上,新型干法生產線由2000年的6條發展到現在的60條,立窯由原來的674臺減少到300余臺,用短短幾年的時間,完成了原本應十幾年才能完成的結構調整任務;規模上,代表水泥生產先進工藝的新型干法窯外分解生產線,由日產1000噸以上的空白發展到現在的以日產2000—2500噸為主并逐步過渡到以日產5000噸為主的規模經濟軌道;與此同時,以浙江三獅集團為代表的大型水泥企業集團迅速成長,在實現規;⒓s化的同時,努力發展循環經濟,在節能、降耗、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在這期間,浙江省水泥協會作為水泥行業企事業單位的自律組織,充當了政府與企業之間的橋梁。協會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向政府提供了切合實際的結構調整意見和建議,在及時傳達政府有關水泥方針政策的同時,也積極向政府反映企業的心聲。會長李辛龍在其工作報告中指出,協會應注重以信息為導向,引導企業的科學投資決策。包括利用協會的統計渠道以及會刊,及時發布行業的統計信息、產業政策以及省內資源分布、運輸條件、市場需求狀況,為企業科學投資決策提供參考依據。同時,協會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積極開展國內外水泥技術的交流合作,讓企業了解水泥應用、技術裝備、環境保護等前沿技術的發展方向,并積極宣傳貫徹國家標準,堅持在全省范圍內使用《浙江省水泥質量統一表式》,提高企業質量意識和管理水平。
以浙江省水泥協會為代表的浙江省水泥界一致認為,惟一的出路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發展循環經濟。事實上,一些行業的廢渣廢物,恰恰是另一些行業可綜合利用的資源———鋼鐵廠的廢渣,可以成為建材廠的極好原料,生活垃圾也可焚燒發電,從而達到節約能源、零排放的目標,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目前,循環經濟在浙江水泥行業正成為愈來愈多的企業資源綜合利用的自覺行動。據了解,浙江三獅集團、浙江紅獅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虎山集團等水泥企業已經積極投身循環經濟建設。如浙江三獅集團在全面推行新型干法水泥生產工藝的基礎上,正大力推行循環經濟,開展資源綜合利用,構建綠色生態型企業,全面推進企業的綠色和可持續發展。集團下屬的最大水泥生產基地浙江三獅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已于2003年全面通過了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其一年利用的工業廢料就達15萬噸。湖州三獅的兩條新型干法生產線投產后,不僅年新增高標號優質水泥生產能力150萬噸,而且還為南太湖的清淤及湖州周邊城市工業廢物的綜合利用開辟了新途徑,一條日產1000噸的新線,月利用太湖淤泥就達1萬噸。這不但降低了生產成本,也為保護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區周邊環境作出了貢獻。此外,在當前缺電形勢下,充分利用水泥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大量廢氣余熱進行動力回收,在新型干法水泥窯的基礎上配套余熱發電裝置也成為浙江水泥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舉措之一。如浙江三獅集團2004年9月在浙江長興奠基的余熱發電項目采用了國際上先進的低溫余熱發電技術,最大限度地利用水泥熟料生產線窯頭、窯尾的廢氣余熱進行發電,該項目也是目前全國首條國產化的余熱發電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