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入世協定書的承諾,整機的電扶梯的零關稅在正式入世時即時生效,而垂直電梯的零關稅也將在2002底生效。隨著IT行業的全方位開放,與電梯有關的電子元件的低關稅或零關稅也很快實行。而按照進口許可證程序協議的原則,進口許可證不得用來限制貿易。這意味著,關稅與非關稅的壁壘將很快撤銷,進口電梯產品進入中國電梯市場將大開方便之門。那么,中國入世對中國電梯業到底是挑戰還是機遇?是喜是憂,還是喜憂兼半呢?
分析電梯市場的價格差異和我國電梯業的現狀及特點是尋找答案的理所當然的途徑。
1 進口電梯產品和國產品的價格對比
電梯是典型的機電一體化產品,而機械電子產品中的某些產品如汽車類進口產品的稅前到岸價大幅度低于國產品。這種高比例的負價格差以及國內與國際生產能力的懸殊的差距,一旦解除關稅的壁壘,就必然造成不可抵擋的沖擊波。電梯產品又如何呢,按目前市場價格情況,我們不妨粗略列表對比一下(見表1)
表1 電梯產品參考價格對照表(折人民幣價) 價格/萬元
品 種 |
純國內廠 |
名牌合資廠 |
進口一般廠家 (到岸價) |
進口名牌廠家 (到岸價) |
升程5m的電扶梯 |
20~30 |
30~40 |
25~35 |
35~55 |
1.75m/s、1 000kg、16站客梯 |
25~30 |
30~40 |
30~40 |
45~65 |
3.50m/s、1 350kg、30站客梯 |
40~60 |
50~70 |
55~80 |
80~120 |
0.75m/s、3t 5站貨梯 |
8~15 |
20~30 |
25~35 |
40~80 |
純國內廠家產品多以低價促銷,在貨梯和中低檔市場有一定的生存空間。名牌合資廠的產品和非名牌的進口產品價格相當,但性能并無遜色,且其服務機構較健全,故樂為市場接受。
從這種直觀的價格比較,我們可比較安心地看到電梯產品不可能出現象汽車產品或農業產品那樣的低價向國內市場傾銷的沖擊波,但是在一片"狼來了"的呼聲中,中國的電梯業應如何應對呢?
2 "狼"早已來了
中國的電梯業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而發展,70年代之前僅有的幾個國企電梯廠只能代表中國民族電梯業的萌芽狀況。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帶來的對基本建設投入的增加,電梯的使用量也猛增,但因為國產品還處于低質量的初級階段,國內電梯市場特別是高層高速電梯基本上是進口產品的天下,使國際知名品牌的電梯獲利不菲。但一方面是關稅和非關稅壁壘的阻截,一方面是對外商投資優惠的政策吸引,國際知名品牌的合資企業,例如中國迅達、天津奧的斯、上海三菱等,在80年代已出現。其后其他品牌的合資企業,也相繼出現。時至今日,國際知名品牌的合資廠的產品成為了國內電梯市場的主流產品。一些中小型的外國電梯企業也紛紛在中國尋找合作者以期在龐大的中國市場中爭得一席之位。這也就是說,早在80年代開始,國際知名品牌已通過中外合資的形式進入中國的電梯市場。在當時民族電梯業十分脆弱的情況下,幾乎毫無阻擋地占據了中國的電梯市場。值得慶幸的是當時的外國廠家實際上想象不到中國電梯市場的肥肉有多豐厚,他們一方面是試探性投入,另一方面則只是希望合資企業成為合作伙伴去推銷他們的產品。所以他們不約而同地在合資的股份中采取當時對外商投資企業的外方股份的最低比例限額25%,以致把控股權拱手讓給了中方。直至進入90年代后,他們看到了中國市場的蓬勃發展趨勢,才紛紛要求增資、增股爭取控股,甚至重組或重新成立持控股權的新合資企業。
15年的馬拉松式的入世談判雖然反映了某些經濟強國對中國融入世界經貿大家庭的阻攔,卻在客觀中為中國電梯業贏得了發展的空間和時間。試設想,如果在80年代末就加入了當時的《關稅與貿易總協定》(GATT),那么外國廠家就不是以合資形式來瓜分中國市場,而是直接以進口產品來占領中國市場,也就沒有現在中國電梯的產業規模。雖然中國的電梯企業以中外合資為主流,大踏步走進中國電梯市場,但卻要以帶動中國電梯業的發展為代價,同時與中方投資者分享利潤。
3 電梯業的產業結構特點
外國電梯廠家以合資企業的形式來占據中國市場的另一個原因是于電梯業本身的產業的特殊性。其他機電產品如轎車、電視機、空調機等產品可以靠大規模流水作業,下線之后直接交付消費者使用。而電梯產品在出廠前應經過量體裁衣式的適應性設計,在出廠后必須經過組裝、安裝、現場調試、檢驗和維修等過程,才能投入使用,故只能對其零部件進行流水作業生產線。換言之,電梯產品在機電產品中相對上是勞動密集型的產品,外來的產品必須有當地代理商和勞動力相結合才能推銷。就產量而言,世界級大型電梯廠商的年生產能力充其量就是一萬臺左右,且必須有市場需求才能配合產量。因為電梯通常是按先接單后投產的方式來安排定額生產的,而不象轎車、電視機一樣采取先投產后待購的批量生產方式。電梯的這種產業結構特點使大規模低價傾銷并不能輕而易舉地得逞。相反地通過合資企業去吸納廉價勞動力,才能取得更大的發展空間。中國的地大物博,語言、文化和社會結構的差異,也迫使外國電梯廠家必須尋找國內合作者,才能順利進入中國市場。
4 世界知名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利益組合
世界電梯業經歷了百余年的汰弱留強,有能力沖擊中國市場的也不外乎十多家,而他們在中國的合資廠也差不多都是他們在國外最大的合資企業。他們在中國電梯市場上的利益主要由以下4方面組成:⑴直接推銷電梯產品(主要是高檔高速品種)的利潤。⑵合資企業中的分紅。⑶出售相關技術的技術轉讓費。⑷利用在中國的合資企業生產的零部件為其國際銷售網配套。
后兩者可以直接或間接地使國內電梯業受惠,而對于前兩者則是國外電梯廠家在中國市場獲利的兩只腳走路的策略。他們當然希望既從直接推銷中獲利,又從合資企業中獲利。但由于"入世"前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的長期作用,以及合資企業的迅速發展,國外廠家的產品的直接銷量在90年代后期,特別亞洲金融危機之后逐年遞減。中外合資廠的產品成為當今中國電梯的主流,不少國外廠家也開始致力擴展合資生產廠而淡化直接銷售產品,他們從合資廠的分紅獲利已經超越了直接銷售的獲利。因此,即使關稅和非關稅的壁壘完全取消,外國廠商大量銷售與合資廠生產的相重疊的產品的意義和可能性不大,只有那些與合資廠產品有互補作用的產品的銷售量有大幅增加的可能。當然,每個品牌的外國廠家都希望最大限度的占有市場,而且由于其本國經濟低迷,本身應面臨開工不足和裁員的隱憂,而希望大量銷售產品。也就是說,同一品牌的進口品和合資廠產品之間,也存在競爭和利益均衡的問題。如果進口品增加了,合資產品會減少,也就減少了他們在合資企業的分利,他們必須均衡大量直接銷售的利弊。另一方面,各個品牌在中國市場上的競爭,主要是通過合資企業(包括代理機構)進行。不同品牌之間的競爭顯然要大于同一品牌的進口品和合資產品之間的競爭。這就迫使各世界知名品牌的廠商加大對其中外合資企業的投入。近期各大合資企業均有外方加大投資額爭取控股權的重組活動,而技術上也加快新技術的投入。在合資初期,他們多以二代、三代甚至淘汰技術來投入,但近期卻紛紛以最新技術投入,以圖搶先占據中國市場,同時也可作為擴張國際市場的生產基地。這將大大加速了中國電梯技術的改進步伐。
5 《非關稅壁壘協議》對中國電梯業的影響
WTO協議文件中與工業貿易相關的非關稅措施協議包括有《技術性貿易壁壘協議》、《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協議》、《海關估價協議》、《裝船前檢驗協議》、《原產地規則協議》、《進口許可證程序協議》等,其中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協議》對電梯業影響比較大,而其他協議則與其他工業品情況相似。
技術性貿易壁壘是指成員國通過技術法規和技術標準的提高,使入口產品在技術適應方面的費用大大提高,從而抑制入口商品的貿易積極性。因此,《技術性貿易壁壘協議》鼓勵成員國之間對標準的互相承認和逐步推行國際統一標準。
我國的現行的《電梯制造與安裝安全規范》GB7588本身已等同歐洲標準化委員會(CEN)標準EN81,而《自動扶梯和自動人行道制造與安裝安全規范》也等同于EN115,其他的相關零配件也大部分等同于ISO的相關標準。這就是說,中國電梯制造業的技術標準方面已經在推行國際統一標準。雖然這些標準與某些國家的國內標準如日本的JIS標準不同,但這些國家在跨國銷售中已適應了這些標準。對于GB/T 10058《電梯技術條件》、GB/T 10059《電梯試驗方法》和GB 10060《電梯安裝驗收規范》雖然是中國自行制定的標準,但只要制造與安裝規范達標了,對于這三者也一般上都能夠達標。所以,按照目前的電梯國標系列,通過技術法規標準的限制來形成技術性的貿易壁壘的可行性不大,反而會對中國的電梯產品進入國際市場提供便利。另一方面,針對電梯產品的推銷必須與勞務相結合的特點,加強對承包商的管理卻可以有效控制進口電梯產品大量傾銷,至少是可以分享銷售的權益。韓國、日本、新加坡在入世后都通過加強對境外企業承包工程的管理,來防止境外企業對境內的工程市場的操控。這種管理主要是評審境外公司和執業人員的資質,這點是值得中國電梯管理業效法的。例如,境外企業必須在中國注冊為中國公司法人,并按有關審核條件取得資質證書。這些條件可以包括必須與中國投資者按規定比例合作,必須聘用一定數量的中國籍的員工等,才可以在中國境內承包工程。對于專業人員,如電梯工程師、安裝維修技工,可規定其國籍和居留權以及語文能力等作為資質審核的前提,以確保本國人員的就業機會而防止境外企業壟斷市場。目前技術監督局對于電梯公司和電梯操作人員進行資格審核的制度,一方面純化了電梯從業人員的隊伍,一方面也限制了境外企業和人員來爭奪國內電梯市場。慶幸的是由于國外知名品牌的電梯企業多來自發達國家,他們勞動力的成本遠高于國內,不可能沖擊中國的電梯從業人員的市場。相反地,如果加強培訓,則可為中國電梯業人才輸出創造條件。
6 加入WTO以后,中國電梯業的發展趨向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斷言,加入WTO以后,中國電梯業遭受到外國進口品傾銷浪潮的沖擊波并不會勢不可擋。只是隨著關稅的下調和許可證手續的簡化,進口品的數量會稍為增加,但會主要集中在高層高速和特種用途的電梯,這并不能改變經過多年改革開放以后形成的以世界知名品牌的合資廠產品占據市場主要份額的局面。但是,隨著關稅和非關稅壁壘的撤銷和貿易架構的變化,中國電梯業的發展也會呈向新的趨向,大致可以表現在如下幾方面。
、湃胧缼恿送赓Y向中國的投資量增加,其中房地產是外資投資的重點之一。而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增長,對房地產的需求也不斷增長,電梯的需求量也會隨入世造成的對經濟的帶動而增長。這種潛在的龐大市場必然吸引世界各大電梯廠商加大對中國市場(主要是針對中外合資企業)在資金和技術的投入,同時也帶動了勞動力(主要是國內勞動力)投入量的增加。首屆諾貝爾經濟學獎金獲得者丁伯根(Dinbergen)所總結出來的經濟產出增長的數學表達式為:Y=AtKαLα-1 ,其中Y-產出量;K-資本投入量;L-勞動力投入量;At-隨時間而變化的技術狀況投入量;α-資金的產出彈性,它可以通過對歷史數據的回歸分析求得。
這就是說,產出量等于當時的技術狀況投入量與資金投入量的α次冪與勞動力投入量的α-1冪的乘積。簡化地看,假定α為某一確定值,技術水平、資金投入量和勞動力投入量都是產出量增長的直接因素。每一項的增長都引起產出量相應的增長。如果三者都增長將可能使產出量呈現幾何級數的增長。這就意味著入世很可能會給中國的電梯業帶來一個新的高增長期。
、七@種高增長期必然同時激發競爭,加劇分化,汰弱留強。世界知名品牌的合資廠的產品的主流將更加洶涌澎湃,中小型電梯廠的生存空間將越來越小。但為主流產家制造配套零部件的電梯配件廠卻可以隨主流廠的產品的增長而衍生、 優化、發展、定型。電梯的從業人員也有逐步向各大主流品牌靠攏趨勢。90年代開始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的中小電梯廠、電梯公司也必然要面臨分化重組,關停并轉也許會是他們必須面對的選擇。這就是說高增長期可能將同時給中國的電梯業帶來一個重組磨合期。
⑶WTO將為成員國帶來公平的國際貿易環境。隨著世界知名品牌對其中外合資企業在資金和技術的投入的增加,以及中國生產成本低廉和技術型勞動力的豐富資源,使中國的電梯制造業在國際的競爭力大大提高。同類產品的生產成本,在中國制造將大大低于在這些知名品牌的所在國制造。因此不僅利用中國的零部件為其國際銷售網配套,整機的出口,特別是利用中國為基地針對東南亞和第三世界國家出口,是這些知名品牌必然擴張趨向。另一方面,踏入90年代以來,由于中國電梯業的蓬勃發展的形勢誘人,電梯企業和電梯從業人員迅速增加,行業生產能力過剩和勞動力過剩的問題也開始呈現,這種過剩將導致惡性競爭。而競爭的同時也要尋求出路,其出路之一就是輸出。中國入世為電梯產品(整機和零部件),電梯技術、電梯人才和勞務的輸出鋪平道路。中國入世將使中國電梯業從80、90年代以引進(產品和技術)為主轉變為開始向外輸出(產品、技術、勞務)的轉向期。
、仁澜珉娞莅儆嗄甑陌l展史,只提煉出了10余個有跨國營銷能力的品牌。這些品牌基本都產生于先進的工業國。因為電梯產品是典型的機電一體化的產品,可反映了一個國家的工業產品的平均水平和綜合國力。這10余個國際品牌都分別以他們的合資企業為手段,以中國某一中心城市為基地,形成了對中國電梯市場的瓜分占據的局面。在回顧中國的電梯業發展史中,我們不能不思考的是:為什么在中國電梯市場中流行吃香的都是外來品牌?為什么一些很有規模很有希望的國內企業都先后選擇了與國外品牌合資合作的道路?為什么中國電梯企業不能象家電行業一樣在吸收引進國外知名品牌的先進技術和零部件以后,經過消化改進而形成自己的知名品牌。當然,名牌的形成決定于市場,從中國電梯多年的市場實踐反映,中國消費者對外國知名品牌的追求意識遠遠高于外國。也就是說,中國的電梯市場需要知名品牌,有了名牌,才能有市場的份額。中國入世,其根本意義是把中國引入規范化的商品經濟大環境。中國電梯市場在這規范的商品經濟環境中并不能擺脫品牌效應的作用。市場需要知名品牌,也會造就新的知名品牌。有了名牌,才有稱雄市場的資本,沒有純中國化的名牌,中國民族電梯業的弱勢就不能扭轉。電梯技術是綜合的實用技術,在綜 合國力和整體工業水平提高后,在國際貿易環境熟悉后,新的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中國電梯品牌已有了孕育的條件,我們期望世界知名品牌之外的純中國化的知名品牌能盡快形成壯大,我們相信中國入世將給中國電梯業提供了一個知名品牌的優化提煉期。
由于進口電梯產品并沒有明顯的價格優勢;由于中國電梯市場已由世界知名電梯企業的合資產品為主導;由于電梯產品是相對上勞動密集型的機電產品;由于各大世界品牌在中國市場已形成相互競爭和約制的局面;我們可以說,入世對中國電梯業的沖擊并不會太明顯?偟膩碚f,是機遇多于挑戰,其機遇就是將帶給中國電梯業一個新的高增長期,一個重組磨合期,一個出口轉向期和一個品牌優化提煉期。當然,最終受益人是消費者-廣大的電梯用戶。高品質、低價格是電梯用戶的收獲;而高產出、低成本則是對中國電梯業的最有價值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