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認為電力短缺的影響遠大于電力過剩
時間:2005-04-26 00:00:00
點擊量:
縱觀國內外,所有關于電力特性的論述,都認為要確保電力的充足供應,即保證不缺電。對于如何保證既不缺電,又不過剩,做到電力供求年年恰到好處,似乎非常困難。亞洲開發銀行主任、經濟學家林伯強認為,由于電力短缺對經濟的負面影響遠大于電力過剩的影響,因此確保充足的供電能力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電力需求就顯得十分重要。"中國自1970年至1997年缺電和嚴重缺電延續了28個年頭,自1998年到2001年電力供求緩和持續了4個年頭,從2002年至今缺電又有3個年頭了。自1970年以來的35年中,中國缺電的年頭就有31年,可見在中國要保證電力充足供應是比較困難的。
對于如何保持中國電力的充足供應,林伯強先生認為:一是根據長期需求關系而非短期波動來確定發電站項目的建設;二是采用傳統的"能源優先"(即"電力先行"的增長戰略)戰略;三是建立有效的電力短缺早期預警系統(提早一到二年提供預警)。但是,由于市場機制尚無法對電力項目的投資提供準確的信號,也就是無論是長期或短期的電力需求,早期預警都難準確預測,第一、三兩項也就難以起作用。由于短缺的成本比過剩高得多,因此,"電力先行"的增長戰略仍然適用。其要求保持一定的過剩能力以應付電力的不時之需,這對于支持中國快速穩健的經濟增長是必要的。中國這幾年缺電的原因有四個:一是經濟增長速度加快,特別是耗能耗電大的重化工工業增長速度加快;二是夏季酷熱,空調負荷占最大負荷的30%~40%;三是水電站枯水發不出電來;四是煤炭供應不足,即使有足夠的發電能力,也不能充分發電。針對這種現狀,有關人士認為唯一的辦法就是加強能源建設,即加強煤礦、煤炭運輸能力、水電、核電建設,做到能源優先、電力先行,煤炭、電力都能做到有較大的備用能力,寧可過剩,不使其短缺;煤炭、運力和電力都要承擔起過剩的損失,以確保全社會的穩定和優良的投資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