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的春天,鮮花依然絢麗。不過,對于浙江杭叉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趙禮敏來說,那滿目春色并沒有讓他郁悶的心情有多少舒緩。因為,今年以來,接二連三收到的鋼材漲價通知書始終揪扯著他的神經。"僅僅是今年鋼價就上漲了30%,杭叉一年約耗鋼3萬噸,如果價格照這樣漲下去,那我們企業所面臨的就不僅僅是利潤將被截去大半的問題了。"趙禮敏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無奈地說。
應該說,作為行業的領先者,杭叉已經算是幸運了。他們還有機會通過采取各種措施盡量減輕鋼材漲價給企業造成的負面影響。而對于那些實力薄弱的中小企業來說,恐怕只能用掙扎來形容此時的境況了。
據悉,由于原材料價格的暴漲以及供應短缺,變壓器行業中近半數的生產企業已進入"冬眠"狀態。
有分析人士認為,此番原材料價格的整體、持續、大幅上揚有著復雜而深刻的背景。但對于鋼鐵產業下游的相關企業而言,關注市場的價格變動以及走勢比關注背景要現實得多。那么,我們不妨先從近期媒體上紛繁的信息中選取幾條來感受其中的含義:
一、國際鐵礦石供應商仍在試圖推高鐵礦石價格。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總裁羅熱·阿格內利日前在圣保羅表示,2006年鐵礦石價格將會繼續上漲。
二、據權威部門預測:二季度國際市場鋼材價格將繼續高位運行。
三、國內鋼鐵價格與國際市場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據此,似乎可以做出這樣一種判斷:盡管從3月底開始,鋼材價格開始持續下跌,但期望近階段鋼材價格大幅回落是困難的。如果這種結論成立,那么,對于裝備制造業又意味著什么呢?
艱難的選擇
對于一些大型鋼鐵企業而言,通過調整產品結構以及提高產品價格將增加的成本向下游產業轉移并不困難,而下游產業似乎只需將這個"接力棒"繼續傳遞就可以擺脫困境。不過,問題顯然并不這么簡單。
據江蘇英田集團副總經理李曉東介紹,近期,一些國內汽車生產企業陸續上調了產品售價,上調幅度約為6~10個百分點。此外,部分家電企業也聲稱將上調產品價格。盡管,這種已經實施或者將要實施的價格調整將會部分減輕企業成本增加的壓力,但終端用戶對產品價格上漲的持續承受力是很讓人擔心的。有專家分析,進入3月以來部分機械產品需求量猛增的原因就含有漲價預期中提前消費的因素。
而對于許多行業和企業來說,激烈的市場競爭幾乎封殺了產品價格上漲的空間。在這種背景下,企業的確正面臨著經營能力的嚴峻考驗。
當然,最好的辦法是能像奇瑞公司那樣,以每輛3.7萬美元的價格將"東方之子"銷往敘利亞(前提是同時能取得足以笑出聲的單臺利潤和出口數量)。
此外,以擴大規模來降低成本。但如果只能通過價格戰的方式來贏得一些市場份額的話,那其中所包含的風險或許比鋼價上漲更可怕。
如果說在產品同質化、技術無差異的現實中創新只能算是一種"遠水"的話,那么,科爾尼咨詢(上海)公司副總裁孫健"現在必須要把經營的有效性和效率放在重要的位置"的見解總是有道理的。
自然的淘汰
在記者接觸的企業中,特別是一些行業的領先者和強勢企業盡管對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也頗多微辭,但都有"要犧牲還輪不到我們"的心態。而受原材料價格上漲沖擊最嚴重的中小企業,為求生已經到了不擇手段的地步。據悉,浙江永康的一些中小型汽車配件企業已開始采用偷工減料即以低質量材料替代優質材料的方式降低成本。不過,當一些龍頭企業或強勢企業正在通過戰略性競爭手段淘汰競爭對手的當口,原材料價格上漲這種自然因素或許會加速這種淘汰的進程。
用眼下最流行的話說,原材料的價格上漲必將加速行業的重新洗牌和重組,無論是大魚吃小魚抑或是蛇吞象。
催生新基因
或許原材料價格的上漲是中國重化工業要取得長足發展所必須經歷的事情。那么,裝備制造業企業要適應這種環境的變化,顯然有必要改變一些以往習慣的生存方式和經營方式。
在日前舉辦的第九屆中國國際機床展上,一些國內機床企業就推出了一批在性價比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品。據稱,這些產品也得到了許多民營企業、中外合資企業以及外商獨資企業的認可和批量訂貨。不過,只有當這些產品的全部而不僅僅是"床身"能為企業或者是系統帶來高附加值時,驕傲和自豪才會顯得更有意義。
如果企業能夠不斷通過各種創新方式在體內催生出適應變化了的環境的新基因,那么,在這輪原材料漲價中獲益的就不僅僅是像寶鋼這樣的"巨無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