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5-06-24 00:00:00 點擊量:
據有關專家測算,我國租賃業雖已走過了20年的歷史,但其目前的經濟滲透率只有1%,而一些市場經濟發達的國家,租賃業的經濟滲透率已超過了30%。這表明我國的工程機械租賃業仍處在初級發展階段。一些前東歐的經濟轉型國家和眾多發展中國家的成功經驗顯示,租賃業對擴張型經濟的促進作用非常巨大。因此,我國租賃市場給人的想象空間之大是不言而喻的。當奧運工程建設的號角響起的時候,工程機械設備租賃就已經率先與國際接軌,整個市場開展得如火如荼。目前工程機械設備的采購,40%~50%是用來租賃的,個別設備比例可以達到70%。如果按照2002年800億元采購額計算,用來租賃的設備至少320億元,比金融租賃全行業總資產200億元還多120億元。工程機械租賃發展到這樣的程度是有它自己的動因的。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沖擊了我國的建筑業,行業的蕭條使大量的設備閑置。國家為了穩定經濟,大量發行政府債券建設基礎設施和經濟適用房,工程機械租賃以盤活資產的目的大批進入建筑業。
在實踐中,租賃的利潤率是非常高的,有的設備半年就可以收回投資,最長的也就一年半,而一般設備的經濟使用壽命最少在5年以上。許多個體企業看到租賃的好處直接介入進來,他們從租別人的設備起步到買自己的設備租給別人使用,發展至今,資產在2000萬元左右的企業不在少數。
與此同時,一些設備制造廠商也開始介入設備租賃市場。如徐工、三一重工、中聯重科以及外資介入的迪爾、騰發、日商巖井、廈門叉車等。據業內人士統計,目前全國資產在3000萬元以上的、從事工程機械租賃的專業租賃公司有80多家,其余均為中小企業和個體戶,而在發達國家具有相當規模的工程機械租賃企業就有數千家。目前國內資產超過1億元以上的專業工程機械租賃公司只有20家左右,其余多為小型企業或個體戶。企業規模小造成許多不良后果,影響了企業競爭能力。同時,租賃價格的不穩定性、租賃專用財務軟件的欠缺以及租賃形式單一(基本上只是經營性租賃)等都制約了這一產業的發展。
管理缺乏必要的法律法規。工程機械租賃歸口管理部門缺位曾經為人詬病。前不久,建設部建設管理司司長王素卿在中國建筑業協會建筑機械設備管理分會組織召開的第二屆全國建筑機械設備租賃經營大會上,明確指出建筑施工機械租賃行業的主管部門為建設部,建設施工機械租賃市場管理是建筑市場管理工作的一部分。不過通過的《建筑施工機械設備自律公約》、《施工現場機械設備完好技術標準》,均不是法律法規,不具有強制效力。
信用機制不健全,信用不足。據有關部門統計,由于承租企業以各種原因拖欠租金,租賃機構到期債權被拖欠金額占總數的60%~70%。由于信用不足,因此增加了金融租賃交易風險。
國內工程機械租賃,一方面需要盡快彌補自己的不足,另一方面更要注意一些國際租賃巨鱷。他們不僅僅覬覦我國租賃市場的大蛋糕,而且憑自己的經驗,瞄準國內企業并不注重的工程機械二手設備市場。目前他們正在積極和中國舊貨業協會緊密合作,制定出一套規范的二手市場標準和操作程序。從這里可以看出他們不僅要解決自己產品的二手銷售,更多地還要占領我國的工程機械二手設備市場。
就一些具體地區市場而言,如今迫切需要成立相關協會和組織,用以應對市場中的不規范行為,對現有的租賃企業進行統一管理,同時應抓緊制定統一的準入制度,推出統一、規范的租賃合同文本,使各類工程機械租賃企業及行業迅速走上健康發展的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