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已經確定核電發展應盡快實現大型機組的自主化、國產化和市場化,貫徹“采用先進技術,統一技術路線”的方針,積極推進核電的發展。?
“到2020年,核電建設總投資將達到約3000億元,其中設備投資約1500億元。如果設備國產化率達到60%-70%,那么中國核電設備制造企業將面臨超千億元的巨大‘蛋糕’!痹谌涨芭e辦的中國核電國產化論壇上,一位與會人士驚呼,核電設備產業的機會來了。
市場醞釀巨大契機
作為一種技術成熟、可大規模生產的安全、經濟、清潔的能源,核電在我國的遠景規劃中將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目前,我國電力總裝機容量中,核能機組僅占其中的1.8%,發電量僅占2.3%。但這一局面正在逐步改變。根據國家能源結構調整的規劃設想,國務院核電自主化工作領導小組提出,到2020年,核電在全國發電總裝機容量中的比例要占到4%,占總發電量的6%,即核電投運規模將達到3600萬-4000萬千瓦。要實現這一目標,需在2004年-2015年期間新開工建設30臺左右的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
“盡管4%和6%的比例還很低,但絕對數量已經不小。應該說,已經有了產業化的規模。可以預計,與核電建設相關的整個核電產業也將加快發展!闭憬『藢W會理事長徐步進指出,從長遠分析,產業的發展潛力對于核電國產化之路以及相關企業的發展都將是不容忽視的。除核電建造前的市場外,核電建成后的運行期內,設備的大修和日常維修都需要各種服務,如某些輔助設備的更換,檢修物件、消耗材料的提供等等。
據秦山核電的專家介紹,秦山五座反應堆的正常運行期間,每年提供服務的費用約需20億元。
此外,我國已經確定核電發展應盡快實現大型機組的自主化、國產化和市場化,貫徹“采用先進技術,統一技術路線”的方針,積極推進核電的發展。但從核電設備制造業分析,中國核電還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一個核電站有各種系統300余個,需要大大小小的零配件數萬臺/套,而中國目前的配套生產廠家非常分散,急需整合和優化配置。這給相關企業進入核電設備產業帶來了機會。
秦山二期設備采購的經驗表明,核級專用設備占設備總數量的25%,占設備總投資的54%;非核級的其它設備占總數量的75%,占總投資的46%。對于生產大量非核級的一般設備的企業,市場仍有很大的需求。
企業參與已實現“零的突破”
“沒有良好的經濟性,就不可能有長久的生命力”。走市場化道路是核電發展的必然選擇。核電產業市場化將進一步打破過去核電建設的壟斷性,增加開放程度,為更多的地方企業進入核電產業創造新的機遇。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核電辦主任許連義表示,現在各家企業對于核電設備制造都很積極!安煌耆抢麧櫟脑颉:穗娫O備生產具有高技術性,只有批量生產才有效益”!捌髽I更多地是把制造核電設備看作一個機會,借此證明自己的設備制造能力。另外,這對于企業形象的打造和長期效益都有好處”。顯然,企業希望以生產核電產品、塑造優質品牌來獲得更大的關聯市場。
有望在不遠的將來成為我國最大的核電基地的浙江省,把自己的目標定在了核電輔助設備制造上,如泵、閥門、風機、承壓容器、電纜、支吊架、電纜橋架、化工材料、開關柜、儀表等。徐步進認為,“這些正是現階段浙江省的企業具有競爭優勢的領域,可以有所作為!
實際上,浙江省企業參與核電站輔助設備方面,已經實現了“零的突破”,例如機械行業中的杭州鍋爐廠、浙江上風公司等已承制了除氧器、冷凝器、低壓加熱器以及加熱、通風和空調設備等;浙江的泵閥、電線電纜產品也已用于核電站。
再看看核電裝備產業基礎雄厚的上海。為滿足第三代核電技術的發展,上海電氣集團公司投資30多億元,正在上海的臨港新城建設臨港重型機械裝備基地,專門生產大型核電設備,包括核島主要設備和百萬千瓦以上的汽輪機和發電機,同時還能夠生產20萬千瓦級高溫氣冷堆壓力容器等重型設備。該裝備基地建成后可以年產百萬千瓦級核電設備2.5套,將成為上海現代化的核電設備制造基地。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科委副主任沈文權向記者表示,國內設備提供企業還要苦練內功!昂穗姰a業屬于高新技術的戰略產業,它已成為當今世界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科技、電力、工業水平的重要標志。核電設備是一種特殊的設備,不僅技術含量高,對質量性能的要求也很高,比如現在的國產循環泵很少能符合要求”。
鼓勵民間資本進入
徐步進認為,政策應進一步明確核電建設的市場化進程。“世界各國核電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政府各項政策的大力扶持。同樣,為核電建設提供設備和服務的企業,政府在政策上應該給予支持。建議有關部門就此進行調查研究,制定支持政策”。
他提議,應采取措施推動民間資本進入核電產業。
有數據表明,浙江目前擁有的7000億元可用民間資本,已經基本流向了全國各個領域;僅溫州一地就有至少1000億元資本流向外省。
中國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運用數理統計和調查等方式,第一次得出浙江民間財富準確的結論:“十五”期間,浙江民間沉淀的資金將達到8300億元。今年以來,民資如潮涌般流向電力、路橋、公交、航空等昔日的“投資禁區”,民間資本的活力和潛力日益彰顯。要進入核電產業鏈的有關企業,為了提升自身的技術能力和技術水平,必定需要大量的資金!耙龑Ь薮蟮恼憬耖g資本更多投向核電產業鏈,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背景資料
核工業是20世紀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是世界最偉大的工程成就之一。中國是世界上少有的具有完整的核工業體系的國家之一。
1955年1月,中央作出了中國要發展原子能事業的偉大戰略決策,開始創建我國的核工業。從此,炎黃子孫在華夏熱土上開始了前所未有的偉大工程。
1958年,我國建成了第一座研究性重水反應堆和第一臺回旋加速器,標志著我國進入了原子能時代。而后相繼建立了鈾水冶廠、同位素分離廠、鈾轉換廠、核燃料元件制造廠、后處理廠和一批研究設計院所。
1964年10月,我國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1967年6月,又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氫彈。從原子彈爆炸試驗成功到氫彈爆炸試驗成功,我國用了2年零8個月時間,比美國、蘇聯、英國、法國快得多。與此同時,1971年,我國第一艘核潛艇順利建成下水。這些舉世矚目的成就,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和綜合國力。
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為研制“兩彈一星”做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兩彈一星功勛獎章”,其中有10位是核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