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鑄造機械制造產業研究報告
時間:2006-05-12 00:00:00
點擊量:
特種鑄造作為鑄造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些年來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其提供的高性能,優質的精確鑄件成為汽車、航天航空等重要行業不可缺少的成型方法。對精確鑄件需求的不斷增加直接推動著特種鑄造設備的發展。
我國歷史上曾創造過鑄造業的燦爛輝煌。夏商周三代青銅器的精美絕倫至今令世人驚嘆。但目前我國鑄造行業的技術水平與國外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它嚴重制約著國民經濟的發展。鑄造行業是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及國防力量的增強起著重要的作用。鑄造是汽車、石化、鋼鐵、電力、造船、紡織、裝備制造等支柱產業的基礎,而先進的鑄造技術則是先進制造技術的重要內容。有關統計數據表明,2002年,我國鑄件產量1626萬噸,已連續3年位居世界第一。雖然我國鑄件產量已經躍居鑄造大國,但從綜合質量、材質結構、成本、能耗、效益和清潔生產等方面看遠非鑄造強國。
建國以來,經過50多年的建設,制造業已經打下較好的基礎,制造業的工業增加值占GDP的35.75%。目前,我國已是僅次于美、日、德的制造大國,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鑄造行業差距,主要表現在鑄件綜合質量、鑄造生產工藝和技術裝備等基礎條件方面。就尺寸精度而言,我國的鑄件普遍比發達國家低1~3級,表面粗糙度也比發達國家的粗1~2級。如發動機缸體的粗糙度,我國為25微米~100微米,國外為12.5微米~25微米。在鑄造工藝技術裝備等基礎條件方面,我國總體上與發達國家差距也比較大。在造型和制芯方面,發達國家大批量生產中、小型鑄件的鑄型,大多采用高緊實率的高壓、高速、射壓等高效流水線,采用樹脂砂制芯。我國只有少數大型企業采用國外先進的造型、制芯工藝。由于工藝上和設備上的差距,使我國的精鑄件不精,離發達國家近無余量鑄造技術的差距很大,特別是在特種、精密成型工藝與發達國家差距更大。
我國的鑄造企業約有24000家,與發達國家相比企業多,專業化程度低,集約化程度低,勞動生產率也較低。我國平均每年每人產出10噸,個別勞動生產率高的為30噸。美國、德國則為46噸到60噸,日本為60噸到85噸,差距是明顯的。我國平均每廠年產鑄件500多噸,而日本則為4700噸,德國為4300噸,美國為4280噸。鑄造機械化水平和模具精度、性能、配套性、可靠性水平比發達國家低得多,許多關鍵件、模具需要進口。
中國加入WTO后,國內保護措施取消,進口鑄造設備的費用將會下降,先進鑄造設備的進口數量必會增長,而以前被限制進口的二手設備也會大量進入中國市場。同時由于投資條件的放寬和投資環境的改善,將會有利于國外鑄造設備企業進入中國建立合資或獨資企業,從而對國內的鑄造設備企業帶來嚴峻的挑戰。
國內鑄造設備生產企業只有廣泛、迅速地采用相關的先進技術,提高產品技術性能、質量,降低成本。同時形成各種生產原配件的專業化廠商,為鑄造設備企業提供優質的零件來源。此外,“產學研”結合是我國鑄造設備發展的關鍵的環節。在現時的知識經濟時代,唯有通過三者的結合才能將最新的科技成果迅速地轉化為生產力,或者自主知識產權,增強自身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在這一方面我們尚有大量工作要做。
報告根據國家統計局、海關總署等國家政府機構和機械工業聯合會等行業組織協會的統計,對2004年我國鑄造設備行業的生產、銷售、市場情況、行業結構、產品以及進出口情況等作了詳盡的分析,同時參考相關行業的發展趨勢,對今后我國鑄造機械制造行業的發展做出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