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電機業須內外兼修提升質量
時間:2006-05-17 00:00:00
點擊量:
作為最重要的動力源,三相異步電動機的產品質量歷年來都是中小型電機行業監督檢查的重點。不久前進行的三相異步電動機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報告顯示:我國實施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制度20年來,對促進行業技術進步,提高整體質量水平發揮了顯著作用。然而,不規范的市場競爭、宏觀管理體制的不完善以及質量評定標準的變化,致使行業整體質量狀況仍不容樂觀。
技術裝備不精導致質量水平不高
抽查報告表明:中小型電機實施國家監督抽查始于1986年,目前,進行監督抽查已達十余次。由于行業監管力度不斷加大,產品質量水平大幅提高,但質量水平仍有很大提升空間。
抽查報告顯示:此次抽查覆蓋東北、西北、華東、華南和中南地區10個省市的58家企業,174臺樣品。企業類型包括國有、私營、中外合資和股份制公司等,其中以中小型企業為主。“區域性”的生產企業仍作為此次質量監控重點企業進行跟蹤。此次抽查樣品的檢驗項目除了安全強制性項目及性能質量外,還對熱試驗和效率測定等能效強制性項目進行了檢測。
抽查結果顯示:根據有關規定,此次對3臺抽檢樣品進行41個項目的檢查。其中,產品振動、旋轉方向、接線標志接線圖、產品標識標注缺陷等不合格項次,占總不合格項次的68%。
影響質量問題之一:生產設備落后,對質量重視不夠。
此次抽查的58家企業中,有17家不合格。根據現場抽樣和進行企業調查,明顯地看出合格企業與不合格企業之間差距很大。合格企業都配備了較齊全的生產和檢測設備,而且外協件少。而不合格企業中普遍存在著缺乏必要的生產和檢驗設備等問題,基本上是采取通過外協加工或購買部件裝配成成品出廠銷售的做法。
抽查發現,有些企業檢測工藝非常落后,而且設備簡陋。以振動項目為例,這是電機主要質量考核指標。由于電動機的振動將對電機本體的各個部件造成損害,影響電機的耐久性,特別是影響電機繞組的絕緣壽命。通過對振動項目不合格的8家企業生產狀況和檢驗設備以及其抽檢樣品的振動測點值的檢查分析,發現這些企業都未對電動機的振動進行科學有效的控制。
首先,動平衡工藝落后。有的企業甚至沒有動平衡機。有的企業使用已失準的舊動平衡設備或以一臺大質量動平衡機覆蓋全部產品,造成動平衡機感量達不到要求。其次,加工工藝差或無圖生產,電機各部件公差無法控制,尺寸鏈不符合要求。這些企業與合格企業不但配備有完善的生產和檢驗設備,而且具有務實科學的質量管理體系相比,形成鮮明的反差。
影響質量問題之二:標準執行不嚴格。
抽查還發現,產品的標識標注、接線裝置、接線標志接線圖不規范仍是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
據查,此次抽查總的不合格項次中有28.6%是產品標識標注、接線標志接線圖和接線裝置不合格。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有3家企業的產品銘牌上竟標注著已經廢止多年的標準編號。由于標識標注不符合標準規定的要求,造成用戶在使用時接線錯誤,使用中出現故障和維修時的困難與不便。
此種現象雖在近幾年的抽查中并不多見。但卻再一次說明企業的最高管理者對執行技術標準不重視,沒有按《標準化法》、《計量法》、《產品質量法》和有關的產品標準組織生產。
影響質量問題之三:新興的小型私營企業技術不過關。
近年來,在經濟利益驅動下,一些小型私營企業紛紛投入電機生產,形成了所謂的“區域性”電機生產企業。這些企業大部分規模較小,注冊資金每戶少則幾萬元,多則幾十萬元。員工少則幾個人,多則十幾人至百余人。企業人員素質不高,技術力量薄弱,管理也不規范。人員構成普遍帶有家族色彩,企業的權限劃分、組織結構、管理方式、決策方式、分配機制等與現代企業制度的管理要求存在明顯的差距。
正是這些企業,他們對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及技術標準不重視。有相當數量的“區域性”私營企業,甚至受經濟利益的誘惑,在缺乏技術資料的情況下,采用劣質低價材料,或以收購廢舊電機“翻新”的做法,以舊代新、以次充好,把大量劣質產品推向市場,對正常的電機銷售市場造成很大沖擊。
多元市場需求為質次價廉產品提供市場
抽查中發現,用戶對產品質量的理解和要求存在較大差異,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質量低劣的產品充斥市場。
市場調查報告表明,由于電動機需要與其它機械設備配套使用,因此,電動機的銷售對象大部分不是最終用戶。約有70%~80%的電機產品與風機、水泵、壓縮機等產品配套。由于風機、水泵、壓縮機行業的價格競爭十分激烈,導致風機、水泵企業向與其配套的電機生產企業壓價購買。有的甚至索性以價廉為首選條件,而不考慮產品質量的優劣。
在此次抽查的企業中,大部分是私營性質的小型或個體民營企業。這類企業中的大部分只顧短期利益,一味地迎合部分用戶提出的低價要求,而不考慮產品的安全性、電氣性能及產品標準和法律法規的要求,用劣質材料生產,或以拆舊電機“翻新”,或自行采購五花八門的無質量保證的電機部件拼裝成整機出售。還有些小型個體企業在生產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生產電機,產品質量根本無法得到保證。
尤其是近年來,在原材料提價后,部分電機生產企業選用劣質磁性材料或進行所謂的產品“優化”,偷工減料,導致電機損耗增大,效率下降,過載能力偏小等質量問題的發生。這些做法及多元的市場需求在很大程度上為質次價廉的產品提供了市場。
行業調查報告還表明:企業間的互相壓價和不正當競爭,制約了電機行業的發展。電機行業在從計劃經濟轉化為市場經濟的過程中,形成了大量的民營個體企業。加之國家在市場經濟下宏觀管理機制還不夠完善,使得近幾年來電機市場的發展不成熟、不規范,給國內市場尤其小電機市場的發展帶來一些負面影響。當前主要體現在企業之間的價格競爭上。
目前,電機生產企業之間的競爭不是體現在質量服務等方面,而是不擇手段地以犧牲產品質量、犧牲用戶利益的做法,進行壓價銷售。導致電機產品的質量越來越差,技術水平越來越低。如果任其發展其后果十分嚴重。
提高準入門檻凈化市場
專家認為,提升行業整體質量水平,應采取抽查與監管相結合的方法。通過20年來對三相異步電動機產品十余次的監督抽查,對促進和提高行業整體質量水平發揮了積極作用。然而,產品質量應常抓不懈,不僅要加大面上的國家抽查力度,還應由地方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會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進行經常性的監管。尤其值得關注的是要規范市場管理、杜絕劣質低價產品流入市場。
提升產品質量,杜絕低價競爭是當務之急。由于我國目前宏觀管理體制不齊全,產品質量還未能完全得到有關部門的有效管理和監督。1991年行業制定的“90中準價”,為指導行業價格體系的建立,規范企業市場行為發揮了積極作用。在相當長的時期,得到了電機生產廠家和廣大用戶的認可。隨著原材料價格的上漲,電機的生產成本大幅上升。2004年,中小型電機行業根據市場變化,重新制定了中小型電機的價格體系,但隨著“區域性”企業劣質低價的產品流入市場,直接攪亂了整個電機市場的正常價格體系。
鑒于此,建議有關部門會同行業協會進行干預,采取措施規范市場,確保合理有序的競爭環境。同時大力呼吁電機生產企業自覺執行行業制定的合理價格體系。也建議有關部門盡快開展強制性安全認證和強制性能效認證,提高準入門檻。在當前中小型電機產品還未納入強制性安全認證和強制性能效認證的情況下,應在有關部門組織下引導企業積極開展相關認證。指導用戶根據認證標志選用質量高和能效高的產品。從而在根本上杜絕劣質低價、能耗大的產品流入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