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裝備制造業變活了
時間:2006-10-12 00:00:00
點擊量:
9月13日,從遼寧裝備制造業聚集地大連傳來振奮人心的消息,大連重工·起重集團已與印度簽訂了兩臺直徑達10米的盾構機出口合同。大型盾構機的制造是衡量一個國家裝備制造業水平的標桿,以往只有少數國際級大企業能夠生產。大連重工·起重集團在重組之后,接連在低速船用柴油機曲軸等裝備制造業的關鍵技術、關鍵產品的研發制造上取得突破,今天又在開拓盾構機國際市場上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
展示遼寧裝備制造業實力,傳遞老工業基地振興信息,又何止大連重工·起重集團一家企業、幾個產品。與中國建材集團實施戰略重組的沈陽重型機械集團如今也成為國際同行業中的“明星”,在武漢長江過江隧道等工程拿到盾構機市場后,幾個月前,沈重集團與鐵道部簽訂了6臺盾構機的供貨合同,合同總額達9.15億元。
在以往只有國際級大公司可以表演的裝備制造業尖端產品生產與銷售的舞臺,不斷出現“遼寧制造”的身影。
“遼寧的制造業正表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痹谶|寧投資的比利時貝卡爾特集團副總裁赫爾曼感慨道。
活力更體現對資本的吸引力,占據遼寧裝備制造業半壁江山的沈陽,今年前8個月裝備制造業開工項目數高達345個,總投資近300億元,占全部項目計劃總投資的40%左右。沈陽的歷史上從未有過這樣的紀錄。
一組組生動的數據,一件件令人振奮的事例,清晰地勾畫出一條遼寧裝備制造業活力上升的軌跡。面對新的歷史時期的新機遇,遼寧裝備制造業正邁開大步與國際巨人同行,他們敢于吸收運用一切有利于發展的理念、制度和手段,不斷加快體制機制創新步伐,實施跨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的企業重組,大型企業股份制改造,大力發展民營企業,從微觀和宏觀的兩個層面上,遼寧人正努力增強裝備制造業的內在動力。今天,人們看到,“缺乏活力”不再是遼寧裝備制造業企業的“專有名詞”,遼寧裝備制造業變活了。
全面開啟體制機制的“引擎”
大連造船重工與大連新船重工重組,沈礦集團與中國建材集團重組,沈陽重型集團與中國建材集團重組,大連冰山與日本三洋的合資合作加速推進,錦西化機公司與中化集團重組正在商談……
2005年底至今,發生在遼寧裝備制造業的一系列大事格外引人注目,改革的節奏快過以往任何時期,改革的方式更是多種多樣,有中直企業之間的合并,有地方國企與中直企業的合作,也有地方國企與世界500強企業的聯姻。
體制機制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動力,遼寧裝備制造業正在全面開啟“引擎”!對此,人們一定會記住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2005年5月26日。
這一天,全省深化企業改革工作會議在沈陽召開。在這次會議上,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在全省地方國有大型企業中全面推行股份制,加快國有中小企業的產權制度改革,大力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和非公有資本參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這是一個將載入遼寧企業改革歷史的日子,同時也將載入遼寧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史冊。
曾幾何時,由于歷史的積淀,單一國有、“一股獨大”成為遼寧裝備制造業企業的主要體制特征,還有低效運行的機制,體制性機制性的矛盾使遼寧裝備制造業企業缺乏活力,制約了發展。曾經的“遼老大”失去了往日的光彩,裝備制造業在國內的領先地位迅速被“珠三角”、“長三角”等地區所取代。
體制機制創新是老工業基地振興的關鍵和前提,遼寧裝備制造業的跨越式發展必須在體制機制創新上邁大步。擔負重要歷史使命的遼寧人形成了共識。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李克強在沈陽市調研時強調,要以體制機制創新為著力點,加大改革、改組、改造步伐,為裝備制造業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要進一步深化企業改革,加快股份制改造步伐,吸引社會資本和戰略投資者,推進裝備制造企業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進一步拓寬發展思路,積極鼓勵中直企業、國外省外企業、民營企業參與我省裝備制造業改造重組。省長張文岳在發展裝備制造業的會議上指出,要加大國有大型裝備制造企業的改革力度,用改革推進跨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的兼并聯合和戰略性改組,做強做大遼寧裝備制造業。
像歷史上所有的攻堅戰一樣,遼寧在發展裝備制造業上開始突破歷史,突破前人,也開始突破自己。根據發展需要確定股權比例,積極推進法人持股、職工持股、技術入股。遼寧在體制機制創新上邁出了歷史性的步伐。
骨干企業“五指并攏”
去年12月,大連造船重工與新船重工重組為大連船舶重工集團,一舉成為國內最大、世界排名第五的船舶制造企業。
9月21日,記者到沈鼓集團新廠區采訪時,深深地感到企業重組所產生的效應絕非1+1=2那么簡單。
這是一個占地90萬平方米的新廠,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單體最大的通用設備制造企業,主要裝備也是世界一流。
然而,兩年前卻不是這個樣子。沈陽水泵、沈陽氣壓機兩家企業與沈陽鼓風機集團同為國內排頭兵企業,但是境遇卻大不相同。前兩家有技術、有產品卻沒有市場份額,自然設備閑置、經營慘淡。而沈鼓集團卻在不斷奪取國際企業中國市場上份額的同時發展壯大。2004年5月,在政府的推動下,沈陽鼓風機廠依托人才、技術和管理這三大優勢,對水泵、氣體壓縮機兩家企業實施了戰略重組,三家面對同一市場的企業從此合而為一。新鼓風成立后,有效資源得以盤活,生產經營上和技術研發上實現了優勢互補,以往各自為戰,今日“五指并攏”。2005年,沈鼓實現產值30億元,比上年增長近60%。今年全部搬入新廠區,年底之前,可實現產值42億元,2007年便可達到50億元的規模。
作為一個發展勢頭迅猛的企業,沈鼓集團如今的一舉一動都會引起包括GE、西門子等國際巨頭的關注。但沈鼓集團并沒有滿足現狀,為進一步實現產權多元化,沈鼓集團目前正在積極籌劃與中石油、中石化進行戰略性重組,一幅前景更加壯闊的圖卷正在慢慢展開。
骨干企業的“五指并攏”,也在機制創新方面得到了充分體現。
在實施重組后的大連重工·起重集團,一項以往只有在外資企業中才能出現的分配改革已從今年下半年起開始實施,現在該集團30%的科技人員實行了年薪制,收入與中層干部持平!叭缃瘢瑹o論是在管理還是分配等方面,我們與合資企業已沒有太多的不同!贝筮B重工·起重集團董事長宋甲晶說。
加快體制機制創新,我省裝備制造業的骨干企業競爭力大幅度提升。
特變電工沈變集團如今作為國際同行業中的“明星”,目前,已有超過10臺印有沈變商標的變壓器產品在美國電網中安全運行。
最近,沈變負責研發的1000千伏高壓大容量輸變電設備的研制也已取得了重大進展,有望在國家電網公司特高壓交流示范工程中首次使用。
兩年多以前沈變還徘徊在生死的邊緣,變化同樣源自企業重組。在沈變干了23年的老工人張立安感慨道:“體制機制的轉變是關鍵,企業過去,生產線走一圈,不到300人在干活,現在人少了,走一圈卻有600多人在同時工作。過去實現一項技改,沒個三年五年是不成的,但現在,半年時間就完成了”。
如今的沈變,不但重新奪回了全國排頭兵企業地位,而且成為中國變壓器的研發制造中心,衡陽變壓器、天津變壓器、新疆變壓器三家企業的產品研發任務統統歸屬于沈變,國內同行老大的位置進一步鞏固。
體制機制創新,抓住了遼寧裝備制造業發展的“牛鼻子”。
民營企業異軍突起
在剛剛結束的第五屆“制博會”上,矗立在會展中心廣場上一臺高空作業車因其可提升至54米而成為整個“制博會”上的最高展品,引起了眾多國內外同行業的關注,但這臺極具科技含量的杰作卻并非源自大型骨干裝備制造企業,而是產自民營企業--沈陽北方交通公司。
不僅是北方交通公司,在這次“制博會”上,民企奧拓福公司同樣也成為焦點,他們所展現的數控水切割機能將柔弱無力的流水變得比金剛石還硬,這項新技術令所有參觀的人都驚嘆不已。
北方交通公司、奧拓福等民營企業在“制博會”上的高起點亮相正是我省民營裝備制造業企業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始終高度重視民營裝備制造業的發展。今年全國科技大會以后,遼寧又新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民營裝備制造業發展新政策,設立了技術聯盟專項資金,并出臺了《關于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意見》。
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措施,加速了遼寧民營裝備制造業的發展,遼寧民營裝備制造企業令人刮目相看。
沈陽遠大企業集團是近幾年崛起的民營企業,年銷售收入達幾十億元,他們開發出的第三代無機房電梯專利產品,已擁有23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能耗比傳統曳引機低40%,實現年出口1000多部。
大連大森數控技術發展中心有限公司的主要產品是數控機床的“心臟”--數控系統,他們采用全球化設計和全球化開發的模式,使得大森在中檔機床數控系統領域與日本FANUC和德國西門子在中國市場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數控系統隨著數控機床產品在國內各個部門得到應用。
大連光洋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同為民營企業,同樣圍繞先進設備配套搞產品技術開發。在短短幾年時間里,先后開發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十多個系列幾十種產品,為日本三洋、東芝、德國因代克斯、英國六佰集團、大連機床集團、沈陽機床集團等國內外10余個知名企業配套。目前,大連光洋在數控系統方面已初步完成開放式高檔數控和開放式中低檔數控兩個系列的數控系統控制器和軟件系統,完成國家軟件產品登記4項、申請受理國家專利10項。他們組建的研發機構被人事部批準成立博士后工作站。
大連路美芯片科技有限公司在成功收購美國AXT光電公司后,通過自主創新,開發出高品質、低成本發光芯片,擁有40多項國際專利,產品技術已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實現了我國在這一領域零的突破。今年的產能將達到30億只。
一位在遼寧工作過多年的人士在了解到遼寧民營裝備制造業企業發展情況后評價,遼寧民營企業起點高、起步快、發展后勁足。
遼寧民營裝備制造業的異軍突起,這不僅僅是遼寧企業所有制結構的變化,遼寧裝備制造業實實在在地變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