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重工“濟重”牌磨煤機喜獲中國名牌引起了各大媒體的廣泛關注,特別是濟南市當地幾大媒體紛紛撰文對此事進行了報道。9月19日,濟南日報在頭版頭條以《濟南重工:創新鑄就名牌》為題刊登了記者祝蕾的專題文章,專門介紹了濟南重工通過創新取得名牌的過程。
文章從幾個方面對濟南重工依靠科技創新取得中國名牌的過程進行了詳細說明,F將原文摘錄如下:
9月6日,2006“中國名牌”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從中國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負責人手中拿到榮譽證書后,濟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伯之不由得長舒了一口氣。撫摸著期待已久的金色獎牌,陪伴著這個老國企走過了20多年風風雨雨的他感慨萬千。
回想6年前,重工還深陷虧損的泥淖中無法脫身。如今,“濟重”牌磨煤機卻站到了任何一個中國企業都夢寐以求的舞臺上。俗話說,沒有金剛鉆,攬不來瓷器活。在這塊“中國名牌”獎牌的背后,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眼光造就商機
重工的戰略發展思路可概括為“兩手抓”。具體來講,當前有市場的,要做精做強;暫時沒市場但從長遠看有潛力的,要先做好儲備。因為市場隨時可能爆發,厚積薄發強于臨場發揮。在這一思路的指引下,重工打了幾場漂亮仗。
時間倒回2000年。這一年,積困已久的重工迎來了山東電力市場的蓬勃發展。大批民營、鄉鎮企業紛紛上馬小火電廠項目,為磨煤機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作為電力部認定和推薦的鋼球磨煤機生產制造廠,重工的傳統主導產品正是磨煤機。王伯之敏銳地意識到,機會來了。接下來的兩年里,他們刪繁就簡,把主要精力放在磨煤機上,不僅告別了多年虧損,而且實現了快速發展,去年實現工業總產值4.8億元。
市場瞬息萬變。磨煤機屬于發電設備主要部件之一,受到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在所難免。2005年初,當國家開始控制電站項目的時候,許多配套設備制造廠感受到了刺骨的寒冷,不少企業因經受不住市場打擊而垮掉了。重工靠超前的眼光,又一次得到了市場之神的眷顧。
善于抓商機的重工這次瞄準了脫硫市場。國家規定,到2008年之前,我國所有火力發電廠都要裝備脫硫設備。重工決策者察覺到,節能環保產品是未來發展的趨勢,脫硫將是個潛力巨大的市場。此外,脫硫磨與磨煤機結構相近,從磨煤機轉為脫硫磨無論在結構上還是工藝上都變化不大,產品服務對象也同為發電企業。他們搶先進入該領域,利用美國幅羅技術,通過對原有主導產品磨煤機進行技改,成功躋身全國電力系統認可的3家脫硫設備生產企業。目前,重工在國內脫硫磨市場已牢牢占據霸主地位。去年全國共上了近70個脫硫項目,重工承擔44個,金額超過1.3億元。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車輛激增,停車難問題凸顯。重工又抓住商機,與山東交通學院聯合設計開發了目前世界上技術含量最高的立體停車設備。此外,其設計的日產1萬噸水泥生產線設備,響應了國家逐步淘汰小爐窯的環保要求。
技術創造標準
吃飯問題解決了,重工又給自己定下了成為行業領跑者的目標。技術上保持領先無疑是最重要的一塊敲門磚。自2002年以來,重工3年投入7000多萬元進行技改及創新,確保公司綜合加工能力在山東省處于優勢地位。他們堅持科技為先的產品開發理念,建成了國內一流的技術開發中心,并成立了設計研究院,現有各類工程技術人員200多人。近幾年,他們還積極借助“外腦”,與山東大學、山東交通學院、天津水泥設計院等建立了良好的技術合作關系,并與山東大學、濟南大學等聯合設立了大學生實習教學基地。
在重工,技術創新沒有止境。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生產磨煤機以來,重工通過自主研發先后進行了20多次技術改進,獲得了3項國家專利技術,并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使鋼球磨煤機市場占有率達到了70%以上。目前,重工已獲得磨煤機慢傳裝置、40噸鑿井絞車等21項國家專利,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自主知識產權體系,并成為脫硫磨、提升機、天井鉆機、散裝水泥車、立體車庫等產品的國家標準起草和申報者。
細節成就品牌
一個企業要想讓產品的生產、經營向更高層次沖擊,品牌戰略是無法回避的必然選擇。在重工決策者看來,品牌是企業的名片,是企業實力和整體素質的標志,而信譽則是展現企業品牌競爭力的最佳途徑。
重工的不少舉動被業內一些廠家看作是“犯傻”。比如每臺磨機筒體在噴漆前都要進行專門的表面處理,以避免在使用過程中油漆發生脫落。由于僅此一項就要增加幾千元成本,所以別的廠家往往都省略這道工序。但樸實的重工人認準了這個理兒,“寧肯自己費勁,也要客戶百分之百滿意。”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寧凡輝還給記者講了一個小插曲:章丘一家企業安裝重工的產品后,由于自身使用不當導致設備損壞。本來這事和自己沒有一點關系,但喜歡干“傻事”的重工人堅持連夜把設備拉回來,第二天修好后趕緊給客戶送了回去。在細節上“吹毛求疵”為重工贏得了良好的口碑。現在不少項目競標時,重工的報價通常高于競爭對手。但不少精明的廠家反復比較后,都向重工拋出了“橄欖枝”。這,就是品牌的魅力。
名牌雖以名顯,其實質體現的是核心競爭力,凝聚的是企業的管理水平、內在素質和品質信譽。奪得“中國名牌”榮譽稱號,充分體現了市場對重工的認可。王伯之坦言,拿到名牌后是“榮譽與壓力、動力并存”。拿到名牌并不代表萬事大吉,這意味著對企業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維護好名牌、做強名牌是一件緊迫而需要長期奮斗的事。今后重工將不斷打造精品,為名牌注入新的科技含量和企業文化,豐富發展名牌的內涵,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弘揚自己的名牌!笆晃濉逼陂g,他們將以球磨機、鑿井絞車、冶金設備、專用汽車等老產品為依托,重點開發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國家大力扶持的電廠煙氣脫硫、脫硝及污水處理等環保設備,以及30萬千瓦以上發電機組配備的中速磨煤機和雙進雙出磨煤機等新產品,繼續保持行業領跑者地位。
短暫的喜悅過后,榮譽在握的濟南重工更為冷靜。他們提出,“中國名牌”絕不是終極目標,重工的名牌之路將在新起點上重新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