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6-12-07 00:00:00 點擊量:
2006年12月5日,《濟南日報》頭版刊登了王總的訪談錄,從新的角度詮釋了濟南重工發展的源動力,也從客觀上展示了一個企業老總工作的方方面面。這是王伯之總經理上任以來第一次在媒體上刊登他的專訪,刊登在濟南市委組織部、宣傳部和《濟南日報》聯合舉辦的“贏在濟南”企業家訪談錄中。全文摘錄如下:
作者:《濟南日報》祝蕾
王伯之的辦公室不大,約有1/3的空間被書櫥占據。除了工作外,讀書是他最大的愛好。
他外表溫和儒雅,言談舉止散發出濃濃的學者氣息,不少人首次見面時,常常誤認為他是大學教授。
濟南重工這位年僅41歲的掌舵者,用了6年時間,把一個瀕臨破產的企業做成了行業引領者。
故事①:王伯之為人謙和,很少發脾氣。一天早上,有個職工拿著單子來報銷,2500元寫成了25000元,兩個分管領導都簽了字。他拿過單子來,當場就火了,在辦公室坐了1小時也沒想通: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這種低級錯誤?難道負責人連內容都不看就簽字?更讓他憂慮的是,文字上的錯誤比較容易看出來,也易于糾正,但思維定式上的謬誤就很難發現。
王伯之:今天的結果是因為昨天的行為,1%的錯誤可能導致100%的失敗。重工這幾年不論是技術改造還是產品結構調整,都沒犯大錯誤,才有了今天的發展。要想少犯錯,前期就要做大量的市場調研,決策時謹慎、科學、規范,市場方向要選準。
重工曾因涉足化工、電梯、汽輪機等多個與原產品磨煤機大相徑庭的領域,深陷“多元化陷阱”,瀕臨破產。2000年,王伯之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把重點放回到老產品身上,老老實實把磨煤機賣好,盡可能地把企業潛能發揮出來,因為“企業只有有了一定的原始積累,才有能力和實力去調整產品結構,去創新”。
怎么賣好磨煤機?王伯之分析,重工有多年制造磨煤機的底蘊,生產、技術不成問題;當時的電力市場蓬勃發展,需求也不成問題。關鍵在銷售。他從技術人員中挑選部分優秀人才去干銷售,并調整了政策,把銷售人員跑市場的積極性一下子調動起來了。2000年,公司出現明顯轉機。2005年,各項指標大幅增長,主導產品鋼球磨煤機產銷量由當初國家電力總公司認定和推薦的6家企業中的倒數第一發展成第一,占據全國同類產品市場70%以上的份額。今年9月,濟南重工鋼球磨煤機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
【感言】今天的世界,缺少的不是雄韜偉略的戰略家,而是精益求精的實踐者;缺少的不是各類規章制度,而是規章制度不折不扣的執行!俺晒碜悦總點點滴滴的正確決策和執行”,王伯之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故事②:去年,濟南重工從浙江大學等重點高校招了7名研究生,每人安家費15萬元,這在我市國有企業中并不多見。此舉在企業內部也引發了一場“風波”,有人贊賞,有人不解。王伯之淡淡地說:“在這件事上我比較武斷,只要感覺對企業發展有好處的事,我很少在意別人的意見,想干就干!
王伯之:我們常說如虎添翼,人是“虎”,其余外在條件是“翼”,是輔助的東西。如果軟件不優秀,再好的硬件也發揮不了作用。一個企業能走多遠,人才是關鍵。
前段時間,王伯之帶領公司所有中層領導到西安西瑪電機廠、壓延設備廠參觀。五六年前,這兩家企業和重工還處在同一起跑線上,但西瑪電機廠今年銷售收入達到18個億,壓延設備廠12個億!巴瑯邮茄b備制造業,同樣是2000多名職工,同樣是建國前后建的企業,我們的差距太大了!彼谩罢鸷场眱勺置枋霎敃r的真實感受。
記者:對重工而言,您感覺發展中最大的困難是什么?
王伯之:是人,想改變一個人太難了。重工是制造企業,距離市區較遠,許多工人都是從附近農村招來的,樸實、聽話,信息相對閉塞,對管理者而言有一定優勢,但反之也是劣勢,這部分人普遍接受新鮮事物慢,適應能力弱。
他舉例說,原來鍛造車間的鍛打工序都是人工操作,為了減輕工作強度、提高效率,裝了個機械手,結果工人寧肯幾個人費力氣抬也不愿用。沒辦法,只好逼他們用。后來倒是用習慣了,但設備偶爾壞了,工人再用老工藝操作反而不會干了。
怎么辦?“除了慢慢改變他們的習慣以外,還必須采取一種非常規的方法,來調整人員的構成。”從2004年起,重工先后招聘了上百名大學生,去年招了7名研究生!昂芏嗍虑槟闼伎嫉慕嵌炔灰粯樱贸龅慕Y論肯定不同?囱矍袄妫赡苡腥瞬焕斫,但放眼長遠,優秀人才的作用不可估量,”王伯之解釋,“這7個人來廠時間尚短,和其他人相比,最大的優勢倒不是處理問題的能力,而是有責任感,做事認真踏實。這其實就是人才對你的一種回報!
【感言】決定企業明天是前進還是后退的,不是擁有多少資產,而是企業擁有什么樣的人才。交談中記者可以感受到,王伯之對人才有著強烈的渴望。
故事③:磨煤機市場形勢好轉后,王伯之給銷售人員提出,要忘掉產品跑市場,不能把眼光局限在磨煤機上!爸毓げ粌H僅賣磨煤機,而是賣加工能力,這才是我們最寶貴的存量資源!
記者:現有存量資源怎樣才能充分發揮效用?
王伯之:需要調整產品結構,開發新產品。
記者:重工曾經吃過“多元化”的苦果,您就不怕再冒險?
王伯之:機遇轉瞬即逝,抓機會下手要“狠”。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不舍不得。產品結構調整要把握兩個原則:第一,必須以現有的設備、人員、技術、市場等存量資源為主,不盲目涉足陌生的新領域;第二,產品定位要高,要在朝陽領域做世界領先的產品。
2004年,美國幅羅公司和重工簽定了兩臺磨煤機筒體合同。外商對產品外觀、技術要求極高,但合同金額總共才40萬,利潤很低。干不干?王伯之最后拍板:干。這兩臺磨煤機將用在安順電廠脫硫上,當時脫硫在國內還是個新概念,他要看看是怎么回事。
小小的合同,換來了大市場。拿到圖紙后,重工積極消化吸收其中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等,對原有磨煤機進行技改,使老產品有了新賣點。
脫硫磨可以用于治理熱電廠煙氣中的二氧化硫,是順應國家環保要求的火力發電必備設備!斑@將是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2004年底,重工專門成立開發部,集中全廠人力、財力、物力,進軍脫硫市場。去年全國共上了不到70個脫硫項目,重工承擔37個,金額超過1.3億元。目前重工躋身全國電力系統認可的3家脫硫設備生產企業,在國內脫硫磨市場牢牢占據霸主地位。
無縫鋼管市場也是如此。中國第一條生產線由德陽二重和美國一家公司聯合生產,1989年在成都投產。第二條線即出自濟南重工,并且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目前在脫硫市場,濟南重工的競爭對手是沈重;無縫鋼管市場,競爭對手是德陽二重。對手層次的提高,說明重工的實力越來越強。
【感言】了解王伯之的人都知道,雖然他外表平和,但卻有一種敢于破舊立新的改革勇氣。幾年前瀕臨破產的重工如今成為行業引領者,王伯之的這種魄力功不可沒。
故事④:哈佛商學院教授西奧多·萊維特有句名言:人們要的不是一把1/4英寸型號的電鉆,而是一個1/4英寸的孔。這句話,王伯之在BBS上向職工重點推介:萊維特的意思是,當顧客想要購買某種產品時,所關心的并不是產品本身,而是產品幫助他們實現目標的最終效果會如何。因此,他建議重工的銷售人員面對顧客不要只談產品的屬性,而是要了解他們的需求,然后根據這種需求調整產品和服務。
【感言】王伯之可稱得上是企業的“首席培訓師”,他深諳溝通之道,不僅在自己的企業報《重工報》上開辟了“總經理論壇”專欄,還堅持在企業內部BBS上寫文章,和職工們交流人生觀、價值觀以及管理企業的經驗。
王伯之:在企業內部,要創造一種分享文化,讓知識、智慧通過分享快速充分地流動起來,并在流動中實現增值。
西安參觀歸來后,王伯之要求所有人寫總結,寫完后輪流上臺演講,經營層負責打分,評出一二三等獎,獎金各為1000、800、500元!跋Mㄟ^這種方式,讓大家慢慢養成動腦、學習的習慣。人們常說,習慣改變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如果說這個公式有道理的話,那么道理應該就是在這兒——你有了好的習慣,就可以形成好的秉性;而有了好的秉性,你也就具有了同外部世界和諧相處,贏得成功的基礎和途徑。企業也如此。”
BBS上,王伯之已發表了60多篇文章。在《每天多用一點心》中,他說:用心去做復雜的事情,這很簡單;用心去做簡單的事情,很不簡單。
在《服務不能縮水中》,他說:做人,比別人強時要謙恭,要給比自己差的人提供幫助,將來自己遇到困難才有人相助。做企業,要處處替用戶著想,急用戶所急,多一聲問候,倒一杯熱茶,讓一個座位,細節體現文明。
文章字里行間透出了他和員工交流的渴望,他對企業牽掛的真誠以及一個現代企業家所必備的睿智和好學。
文如其人,此話不假。